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-南水北调红色教育培训中心

南水北调红色教育培训中心!

主要题材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教学科研>主要题材

《我从淅川来》

浏览量:635 时间: 2018-10-25

20160421100239653

 没有移民,就没有丹江口水库;没有丹江口水库,就没有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。然而,谈起丹江口水库,说到南水进京,却很少有人知道湖北有个被称为“中国移民第一大镇”的大柴湖与水库密切相关,也很少有人知道,这里的移民来自何方何地。自然,也就无从知道他们的生活滋味和精神状况,以及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远离故土、重建家园的艰苦卓绝。《我从淅川来》这部自述,记录了一个移民家庭的家族史,从多个侧面回答了这些问题。
  大柴湖移民来自河南淅川丹江口库区,在钟祥落户已经近50年。10年前,本书作者全淅林曾经成功推出《移民大柴湖》一书,成为用报告文学记述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史的第一人。今天,作者实录自己从河南淅川到内乡、从淅川到湖北大柴湖,从大柴湖再到长寿镇,最终又返回到大柴湖的多次搬迁中的亲历记忆和心路历程,成为丹江口水库移民写作家族史的第一人。如果说,《移民大柴湖》是框架式地、粗线条地全面记述了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柴湖的历史;那么,《我从淅川来》则是从历史细节具体地讲述了一个老移民的成长史、搬迁史和奋斗史及相关的移民群体历史,以其个人的丰富经历验证和解读了丹江口水库工程移民搬迁、建设安置那不可遗忘的光荣和梦想。
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的“借水思想”。修建丹江口水库工程是服务治水、调水的跨世纪重大工程。淅川位于库区的核心地带,淹没土地最广,移民工作起步最早,移民人数最多,本书作者即是第一批的老移民。这些移民,用作者的话说,是“丹江口大坝最底层的基石,南水北调的第一滴水是我们老移民流下的眼泪。”
  本书中,作者从从容容,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,从少年讲到中年讲到老年,从修建丹江口大坝讲到南水北调中线通水,从河南淅川讲到湖北芦苇荡大柴湖,时空穿越半个多世纪,地域跨越两省三地。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:作者行走的脚步从未停歇,无论是急匆匆地南来北去,还是歇足于十字路口犹豫徘徊,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生活的希望和心灵的归宿。在这一坎坷崎岖风雨兼程的路途上,作者真实地记录下值得骄傲、充满意义的人生——舍下富饶的故园,舍下亲情爱情,响应政府召唤,为国家需要搬迁;舍下个人意愿,舍下个人利益,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,哪里去了就要力争站到队伍前列。作者书中以口语化的笔调,毫无粉饰掩饰地据实写来,把个人垦荒造田砍芦苇,作移民接待,当民办教师、变电站采购员,创建文化站、下岗创业,著书立说、拍电视片、做移民代言人的悲欢离合、爱与恨的个人历史与公共历史交织在一起讲述,虽然其中不见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涉及到移民众多重大事件和人物,从侧面反映了移民搬迁安置、艰苦创业、振兴发展的历程,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,展示了广大移民舍家为国、勇于担当、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,同时,还展示了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艰难渐进的复杂过程。
  本书饱含作者对家国的拳拳深情,事件真实,语言朴实,取舍得当,并配有大量图片,文图并茂,可读性强,不仅有一定的文献史料价值,还有倡扬移民精神的普遍教育意义。书名《我从淅川来》一语三关,既说明移民来自淅川,也说明淅川是移民精神的重要发源地,同时,也寓意丹水流长,进京的南水由淅川渠首而来。
作者:全淅林
出版方:郑州大学出版社   


联系我们

微信公众账号